本文圖均為 中交天航局 供圖
造島神器“天鯤號”即將開啟“地圖編輯器模式”。
澎湃新聞 從中國交建天津航道局(以下簡稱“中交天航局”)獲悉,2019年1月9日中午12時30分,經過近三個月的挖泥、挖巖試驗后,由中交天航局投資建造的亞洲*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順利返航至江蘇啟東船廠,標志著“天鯤號”正式具備投產能力。
據中交天航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試驗期間“天鯤號”的挖掘系統、輸送系統和智能挖泥系統等施工關鍵設備性能均成功通過了實際施工的考驗,各項測試技術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設計標準。
此前澎湃新聞曾報道,“天鯤號”于2018年10月2日赴江蘇啟東開展挖泥試驗,經過近一個月的調試,“天鯤號”挖泥*高生產率達每小時7501立方米,遠超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設計標準,同時驗證了該船15公里超長排距的挖掘輸送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挖泥試驗過程中,“天鯤號”智能挖泥控制系統調試獲得巨大成功,這是絞吸船自動挖泥技術在我國的首次應用,是中國疏浚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中交天航局經過五年攻堅研發,成功將該技術運用于“天鯤號”上,裝配了智能挖泥系統的“天鯤號”可實現無人操控自動挖泥,并能根據施工區域實際情況自動調節施工動作,確保生產效率長期保持在較高標準,真正實現了挖泥船的高產穩產。
2018年11月23日,“天鯤號”開赴大連開展挖巖試驗,試驗圍繞著高產量、低能耗的要求開展,共進行了絞刀在巖床上的挖掘姿態試驗、不同性能的刀齒試驗、絞刀轉速試驗、極限橫移拉力試驗、正反刀挖掘試驗五個方面的試驗。*終,“天鯤號”成功完成挖掘60兆帕巖石強度的試驗,超過挖掘巖石硬度50兆帕的設計標準。
此次結束的挖泥、挖巖試驗是“天鯤號”投產前的*后一次考驗。下一步,“天鯤號”將在江蘇啟東船廠做*后塢檢,塢檢結束后將正式投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貢獻中國力量。